近年來,網約車“空調大戰(zhàn)”屢次登上熱搜,不少乘客遭遇了乘坐“一口價”網約車時空調要另行收費的窘境。一邊是司機倒苦水“虧不起”,另一邊卻是乘客被吐槽“一口價低人一等”。記者注意到,西安、開封等幾個城市先后出臺禁止“一口價”的措施;但杭州此前卻辟謠,表示不會“一刀切”取締網約車“一口價”。到底應該如何看待“一口價”?
日前,西安市交通運輸局印發(fā)《關于規(guī)范網約車平臺經營價格行為的通知》,明確提出全面暫停“一口價”“特惠價”等。在此之前,廣東清遠、河南開封、江西鷹潭等多地已先后推出類似政策、約談網約車平臺,禁止平臺以“一口價”模式強制司機接單,著力整治無序低價競爭亂象。
所謂網約車“一口價”訂單,是指乘客設定目的地后,網約車平臺根據(jù)預估里程、時長,以及預期路況等給出的固定價格,在之后的行程中,無論路況如何,乘客均將按此固定價格付費。
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(fā)展研究中心執(zhí)行主任顧大松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,曾經的“一口價”,更多的是為了解決部分司機利用信息不對稱來繞路、亂收費等痛點,從而保障消費者權益。
而如今,“一口價”已經變質為低價競爭的手段,甚至是主要方式。因為在“一口價”低于正常打車費用的情況下,消費者自然傾向于選擇價格更低的“一口價”,導致此類訂單占比與日俱增,這導致了很多司機的不滿,也拉低了網約車的服務水平。
顧大松指出,“一口價”仍有其存在的意義,例如保障異地游客的知情權等,但絕不應該成為網約車(聚合)平臺市場競爭的主要方式。“一口價”的目的不是降價,而是要讓乘客明明白白消費。
在業(yè)內人士看來,“特惠價”“一口價”不僅傷害司機權益,也在晃動網約車平臺的根基。
一位網約車平臺從業(yè)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,為搶占用戶與市場份額,頭部平臺大力推行“特惠價”“一口價”等接單模式,看似是促銷活動,實則早已演變?yōu)?ldquo;價格戰(zhàn)”,“網約車行業(yè)很難構建差異化競爭,他降價你不降,乘客就是會很快流失。短期只利好乘客一方,長期看將損害所有參與者的利益。”
由于平臺設定了“每日接夠多少單才可拿獎勵”等機制,許多司機不得不被動參與。若司機經常拒絕此類派單,其此后拿到的單量會顯著下降。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可以看到,不少網約車司機頻繁吐槽“一口價”模式導致其多勞不多得——訂單量和工作時長增多而收入卻原地踏步。
該名業(yè)內人士透露,事實上,這類訂單的收入(不含平臺獎勵)往往僅夠覆蓋司機的駕駛成本,而對于平臺自身來說,不僅“幾乎賺不到錢”,還引發(fā)了司機群體對平臺的不滿,進一步降低了平臺整體的服務質量。
針對網約車行業(yè)整體的良性發(fā)展,顧大松強調,應聚焦司機的小時收入與勞動時長,尤其是以小時收入為核心衡量標準,劃出一條合理的底線。
近期,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向社會公開發(fā)布《南京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管理辦法(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)》(下稱“征求意見稿”),就將司機最低小時收入納入了規(guī)定。
該征求意見稿明確規(guī)定,“網約車平臺公司應當建立健全收費合規(guī)管理制度,對收費行為進行風險評估和合規(guī)審查,確保收費項目與服務質量相匹配,確保駕駛員在提供正常服務時,其服務時長內的收入與分成不低于本市小時最低工資標準。”這是我國第一個擬明確保障網約車司機最低小時收入的地方性政策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多地先后規(guī)范網約車市場秩序的同時,國家層面也發(fā)布了相關文件,為治理價格無序競爭提供更高屋建瓴的指導。10月9日,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、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聯(lián)合發(fā)布《關于治理價格無序競爭 維護良好市場價格秩序的公告》,明確提出經營者應自覺維護市場價格秩序,共同營造公平競爭、有序競爭的市場環(huán)境;對涉嫌價格無序競爭的經營者進行提醒告誡,要求其自覺規(guī)范價格行為,嚴守價格競爭底線。(記者 吳遇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