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柔的雨,帶著瀟瀟秋意,落在華中小鎮(zhèn)的白墻灰瓦間,像是世間最耐心的摹畫手,一筆一筆的描摹著小鎮(zhèn)漢唐風骨。
那白,不再是日光下格外耀眼的白,而是閃著被雨水調和了的,一種溫潤如玉的光澤;那瓦,也不再是樸素的灰,而是透著水光,泛著烏亮的顏色,像巨鳥收斂的羽翼,沉靜地棲息著。松風館靜默在青松的環(huán)抱里,雨水順著松針的尖端,凝成一顆顆晶瑩的,欲墜未墜的珠子。遠遠望去,太行山原本雄渾蒼勁的輪廓,在雨幕里漸漸化作宣紙上暈開的青黛,而繚繞的云霧,恰似畫家筆下有意無意的留白。此刻,唯有雨水從高處滴落,敲在石上、葉上的聲響,正應了那句“青松凝露翠,寒色隱泉聲”的幽靜與禪意。


小鎮(zhèn)的雨,是天地間最奇妙的調色盤,它懂得用豐富的色彩調和季節(jié)的輪回。打濕銀杏時,雨便成了金黃;灑落楓樹時,雨便成了火紅;浸潤松柏時,雨又化作濃綠……長街、小路被洗的油亮,早落的黃葉,粘在濕漉漉的石面上,像一枚精致的書簽,應和著“秋雨梧桐葉落時”的意境;路上的行人并不匆忙,而是踏著雨聲的節(jié)拍,在“斜風細雨不須歸”的悠然中,邂逅墻角那叢“菊散金風起”的絢爛。偶有身著旗袍的女子,撐一把油紙傘,在飄落一地的紅楓葉上款款漫步。那身影穿過雨幕,恍若從水墨長卷中走出的意象,在現(xiàn)實與夢境之間翩翩起舞;雨聲里飄來山居食堂的暖香,水汽與雨霧在空中交融,織就“寒夜客來茶當酒”的溫潤時光。



白日的雨,是別具一格的風景。雨點落在屋檐上,形成道道珠簾,為室內框出一幅流動的畫;落在庭前的水池中,綻開朵朵透明的蓮花……每處雨落,都像是一首無字的詩。待到夜色四合,雨聲便換了韻腳。滴滴答答,像遠古傳來的木魚聲,敲打著夜的靜謐。臨窗的茶盞里,嫩綠的葉片在煙霧繚繞中緩緩舒展,一絲清茶的馨香纏繞在鼻尖,與窗外的雨聲唱和。仰望天空,雖不見星月,卻能在這雨聲中找到內心的平靜。


雨落成詩,滴水成畫。華中小鎮(zhèn)的秋雨,是季節(jié)的更迭,更是文化的浸潤。它從盛唐的詩歌里一直下到今天,每一滴都浸透著千年未散的墨香,將整個小鎮(zhèn)浸潤成一卷流動的詩稿。在這卷詩稿上,時光是紙,雨滴是墨,而永恒,是那個始終不曾停筆的詩人。